产品详情
    记著名实力派山水画家刘伟先生
    忘我界一 心师自然

     忘我界一 心师自然

      文/王涛 乔勇

      刘伟,字韦华,号界一。1966年生于山东济南,自幼酷爱绘画艺术,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实力派画家,北京成杏堂书画研究院院长,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,山东画院高级画师,中国民主促进会(山东)开明书画院常务理事。其画风纯朴,格调高雅,设色淳厚,作品张弛有度,自然天成。曾多次参加全国绘画大展并获奖,作品屡被《人民美术》、《鉴石》、《中国名人》《藏宝中国网》等各种报刊杂志网站刊登。

      界一先生温文尔雅,谦和恭俭,常以兄称友,问之,答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    著名画家界一(右)与藏宝中国网书画名家栏目主编乔勇

      创学必得自强不息

      界一先生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乡村,故乡有着深厚的文化的积淀和绘画传统。九岁时他看庄上别人画画,自己也挺喜欢就想那我也试试吧,一画还不错。小界一的舅舅是个有心人,他看到小界一爱画画就跟他说,你能不能画个孙悟空啊,小界一答试试吧。舅舅就拿了一个别人画的铅笔白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让小界一画,结果小界一画的比那个人画的好,舅舅就说告诉小界一的父母说,小伟还真是有画画的天赋。伏生故里的人,深明“养不教父之过”,他的父母就开始张罗着找老师。所幸济南可谓人杰地灵,名师辈出,很快界一先生就拜师于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高足王云龙先生。王老师以培养大师的要求为教学要求,着力培养弟子扎实的基本功,小界一入门学画第一步就是过蒙学《芥子园》这一关。时间飞逝,长大的界一先生来到到山东艺术学院学习了三年,毕业后,成为职业画家。这一时期他主要学习清代四王,仿四王笔意,因为最喜欢王原祁清新雅逸的绘画风格,尤其是王原祁的用笔除了老道传统以外,还很有现代感,笔墨运用率意纵横,平淡中又有几分浑厚,既学古人又脱离古人,所谓“貌离而神合”,界一先生所用的功夫当用“梅花香至苦寒来”形容。苦学王原祁之后,又学习以细腻见长的王石谷。之后以画四僧中的石涛笔墨为主,因为他喜欢石涛的点线,运笔酣畅流利,墨气淋漓,空间感强。在技巧上学习石涛运笔灵活,或细笔勾勒,很少皴擦;或粗线勾斫,皴点并用;或多方拙之笔,方圆结合,秀拙相生。

      少年成才的界一先生,那时画黄秋园的东西比较多,在他看来黄秋园的点线和石涛的画比较相容。但画黄秋园的风格容易进去,不容易出来。这难不倒界一先生,他可是李可染先生的再传弟子,可染先生对中国画学者说过一句名言,“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,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”。所以界一先生是以这种信念去学习黄秋园先生的绘画的。黄秋园先生最大的优点,一是传统非常扎实,二是与现代的结合非常的完美;当然黄秋园先生缺乏面,似有遗憾。界一先生用取我所取的精神,学习黄先生的神髓,功力更进一步。写生也是黄先生非常重视的,因为写生的功夫扎实,是创作中取舍的关键灵犀。通过写生,界一先生深深地体会到了真正的对于山水画那种真挚的爱,体会到了用笔墨表达出对自然山水的这种真挚的爱之后的喜悦,体会到感情是从现实中来这句话真实不虚。感悟出山水画的精髓是界一先生这一阶段最大的收获。

      到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进修,是界一先生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后,对自己更高的要求。他师从范扬副院长,界一先生对范扬老师的印象是,人品好,为人平和,性格和顺,笑呵呵的,像个弥勒佛似的;有思路,有才华,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。范扬老师原来学的是西画,素描的功底了得,他的线条有西化的影子,构图是中式的散点透视,人物画非常精道,用传统的中国笔墨与西方的光影相结合,线条与光的结合,作品是中西结合的一个典范。范扬老师的山水画喜欢用赭石和小青绿,这是他最拿手的,同时范扬老师的家学渊源,文学功底深厚,文人画自成一家。界一先生师从范扬先生后,根据自己的个性,加上自己的理解、写生、领悟,去创作,画作成为同辈中人的佼佼者。

      乔勇(左一)、著名画家界一(中)与琅公(左二)等组织文化沙龙

      生熟必然周而复始

      关于绘画,已在知天命之年的界一先生,有着自己的理论见解。

      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,披麻皴、斧劈皴、解索皴、折带皴这些法,在创作中必须“用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这个绘画理论去取舍。当这些皴法和线条烂熟于胸之后下笔,创作时其实不是要画什么皴,到时候你就该该用它,是一种自然的流露。教学的时候要教:什么山水用什么皴法表现最合适,最能表达这种山水的现实和意境,真正画的时候就是一种运用自如了。

      写生创作就是针对真山真水的现状,去用画笔描写,找到了一个符合自己脾气性格特点的山石地貌,找到喜爱的一山、一石;有些皴法觉得跟自己的性格脾气比较相近;有些构图跟自己的脾气性格接近,那么就会偏向于或者多使用这种皴法技法笔法。就形象感而言,北方山石和南方山石,是不同的地貌,所以他们所用的方法肯定不同,这样才更有形象感。因为天时气候的不同,树木绿植也不一样,有的繁茂有的光突突,创作用的皴法和笔法肯定也会有所不同。地貌不同,所用的技法也就会不同,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是这一方的水土、这一方的风光、这一方山水。不光山水不同,人也不同,比如说北方的人更豪迈,南方的人更秀美,山水也是这样的,在艺术的海洋里慢慢的去琢磨探讨交流,才能慢慢的形成个人的绘画语言。

      那会不会形成定式呢?界一先生体会到,谁也离不开老子说的“周而复始”这个规律。比如说和人交流就是每天每月每年周而复始的。但交流的人会周而复始的变化,同一个交流的人,比如说刚开始通了电话交流,之后见面交流,同样是周而复始的这么一种交流,但是感觉不同,投缘的就越来越亲近。因为每个人的脾气、性格、阅历、生长经历环境不同,每一个朋友亲近和交往的方式方法还会有所不同。这就是不变中的变,变中的不变,在每一个人身上每天发生着。人为什么要周而复始的学习呢,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和迷惑,人的修养,要不断的积淀。生熟间的周而复始,你明白了,就“没有定式,唯有道法自然”。

      著名画家界一先生大作《松下抚琴》

      大师必须厚德载物

      界一先生明白,《周易·系辞下》上说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,这种文化,这个规律是永恒的。艺术的进步是螺旋式的上升,东西太熟了就有可能刻板,其实熟的东西当你的认知又不同的时候又会变升起来,那就有进步了。正所谓生生不息,源远流长。

      比如张大千先生和刘海粟先生都有泼彩作品。但他们的味道不一样,大千先生的泼彩更具传统的古韵、更具民族性、更加的大气。界一先生说: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,只能画皮表发画不出内涵,画中国画成不了大师。画画符合《易经》的混沌理论,说的好的不见得画的好,说的不好的可能画得更好。画画忘我的时候就是天人合一,混沌而不迷失,知道自己该干什么,顺其自然。现在界一先生的作品是用他自己的喜欢和喜悦的美的技法去创作。

      在现实社会当中很容易烦恼、不安、不淡定,因为人有七情六欲,这很正常。当界一先生迷茫的时候,不知道在艺术上该怎么走的时候,他就会背上画夹子上山里去,心静则明,方向一下就找到了。从生到熟,再从熟到生,总是会在大自然当中,吸收更多的元素,体悟到更多的东西。

      界一先生的笔墨、颜色、构图等等方面的风格很丰富,关于自家面貌的绘画语言,界一先生的建议是随遇而安,刻意追求我一定要什么皴法、什么风格、要去创造什么皴法反而不好。温良恭俭让一些、平和一些、宽厚一些,那种涵养功夫、那种德行会在画面中自然流露。界一先生最喜欢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他认为做人关键是必须要有德行,人能看懂一本书就不容易了,学东西要简单化,然后把你的经验和阅历会同简单化的道理融到日常生活当中去、融入到绘画当中去。道德和绘画语言是相辅相成的,我们山水画的意境也是一种道德体现,有很多纯粹的东西在里面。心静了,看东西就明了,要随时静下来去感悟人生。这时你会惊喜的发现你的阅历、经历和古人讲的规律是相统一的,绘画亦然。

      著名画家界一先生大作《清音图》

      著名画家界一先生大作《抚琴图》


    产品简介 :

    忘我界一 心师自然